求救者自己无法准确描述位置时,120急救系统就无法定位到求救者的位置吗?健康时报记者随机致电了北京、上海、四川成都、山西太原、江苏无锡等20多个城市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发现,超一半城市未实现“120急救定位”。
8分钟求救124分钟后才迎来急救
20岁的彭同学今年读大学三年级,就读于河南大学郑州校区,5月17日因头疼拨打了郑州市120急救中心电话。长达8分钟的电话录音中,接线员多次提出需要明确的位置,河南大学在哪?哪个校区?哪条路上?能否微信位置共享?
录音中,能听见彭同学大口喘气的声音,说话声音较小。接线员问她是要救护车吗?彭同学回复“河南大学”。接线员询问河南大学在哪?其回“郑州”。后再次强调“河南大学郑州校区”。接线员则询问在什么路上?这时她回答到:“明伦校区,我头好疼啊,明伦,郑州。”接线员再次询问:“明伦校区是在哪个路上?只知道有个龙子湖校区。”8分钟的急救电话便止于此。
“5月17日下午12点左右,女儿舍友回到宿舍后,第二次拨打120急救电话,女儿才等来120被送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接受治疗。”6月3日,彭同学父亲彭先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医院进行了CT等一系列检查,大概在当天下午4点进行手术。5月30日,昏迷14天后,彭同学因脑出血抢救无效去世。彭先生不解,“为什么在挂断电话那段时间未安排救援车辆?”
6月6日深夜,针对网络反映郑州120延误救治大学生一事,“清风郑州”公布调查结果,确认上述录音为彭同学的报诊电话,并公布了挂断电话后急救中心采取的行动。调查结果显示,挂断电话47分钟内,当时接线的调度员回拨彭同学电话11次,无人接听,微信未通过微信验证。12:31:15,急救人员进入彭某君宿舍进行现场急救。
此时,距离彭同学拨打急救电话已经过去了124分钟。
最终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该事件存在问题为:一、对急症患者病情判断有误。调度人员受理报诊电话时,把重点放在反复追问准确地址上、未及时调派救护车;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不足。调度人员未及时与110联动,采取更加有效的处理方式;三、重要事项上报制度执行不力。
悲剧背后:120急救能否定位?
在上述求救录音中,彭同学前后叙述过2个校区,龙子湖校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明伦校区位于河南省开封市。
知名资深急救专家贾大成告诉健康时报记者,这位调度员最大的问题在于电话没有声音后,就没有采取下一步行动;另外从这一问题中,我们也需要关注急救中心是否配备了手机定位系统等一些科技手段。
多位急救中心调度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在实际求救电话中,大约90%的人是可以自述其准确位置的,但有10%左右的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清楚自述。
健康时报记者于6月4日下午和6月8日上午多次致电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办公电话和总值班电话,办公电话未接通。6月8日上午,针对郑州市120报诊电话是否有定位功能,总值班电话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不清楚。”
20多个城市调查
部分城市未实现急救定位
健康时报记者随机致电北京、上海、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20余城市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发现,除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武汉市等城市可以实现手机定位外,多个城市未实现120急救定位。
北京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北京在2008年就已实现定位求救者的位置的功能,“这个位置并不能很精准,只能看到该求救者的大概位置,比如所处的小区、街道等,精确位置还需求救人员口述,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会和110联动获取相关位置。”
据吉林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官方微信号消息,2022年6月7日凌晨,吉林市120调度指挥中心街道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一名女孩阵阵哭泣声,情绪十分激动。“姐姐,我不想活了!”调度员听到女孩有轻生的念头后表示,“先别哭了,把情绪缓和一下。可以告诉我你现在在哪里吗?”女孩并没有说话。调度员见状立即拨打110联动电话,此时,女孩却挂断了电话。120急救呼叫电话定位系统显示,呼救位置位于长吉珲城际铁路桥附近,调度员立即调派急救车辆赶往呼救现场。最后,在120急救中心和警方的联动下,女孩被安全转送至中心医院。
据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官网,2022年1月,浙江省卫健委“浙里急救·一键呼叫”已纳入首批“关键小事”,呼叫者通过短信链接或“浙里办”APP,可实时查看救护车行驶轨迹,呼救者拨打120后,会收到短信,打开短信链接,急救中心能够获得呼救者的实时位置。该系统上线以来,浙江省120呼救电话受理时间平均缩短30秒,急救指令下达时间平均缩短1分钟,急救车辆到达现场时间平均缩短2分钟。
但多数地方仍未实现急救定位。“目前我们并没有获取呼救者定位的权限,无锡120从多年前就开始想办法解决呼救定位这一难题,但是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还涉及到法律法规、信息安全、统一管理等问题,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实现我们的愿望。”无锡市急救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有定位系统,最明显的改进就是能够节省急救的反应时间。
广西急救中心调度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目前我们120没有获取呼救者定位的权限,只能靠电话询问具体的地址,也有很多呼救者问能不能看见他们的位置,从急救中心的角度,很希望实现这一功能。”
“我们一直在推进智慧急救的问题,电话定位的功能已经在洽谈了,也希望能够尽快落地。”青岛急救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
技术不是难题
急救定位困在哪
“一个城市的急救水平不仅标志着一个城市的医学发展水平,也标志着这个城市的经济发达程度、城市管理水平、政府对民生的重视程度。”贾大成坦言,之所以大部分城市并未真正将定位系统推行于急救中,可能主要出于3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各地政府可能没有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其次,一旦开放定位,涉及到隐私的问题,需要信息安全部门一起发力,形成一定的规范;最后,还不得不考虑资金问题。
“电话定位在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类似的技术已经出现20年左右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研究所副所长钟晓峰表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也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电信公司配合执法项目时,可以实现10米乘10米的精度范围,电话定位到大概位置从技术上来说不难实现,主要问题是打通运营商和急救平台之间的联系。
钟晓峰介绍,“电话定位技术目前在社会公共安全系统中已经实现,但不一定能直接给医疗急救系统使用。一方面,医疗应急的情况要求在极短时间内精确到楼宇房间的定位,技术能力要求更高;另一方面,这一问题涉及公民隐私及公共信息安全因素,不同职能部门需要建立数据独立隔离的信息服务系统;第三,对服务运营商而言,如果要用于医疗系统,计算服务器、系统运维成本都需要增加资金支持。”
“医疗急救中的电话定位服务系统可以看作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一种社会公益投资。”钟晓峰建议,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广泛普及的智能手机应用服务,在各个涉及用户位置权限的APP平台之上,建立政府监管的协作信息系统,当用户拨打120、999等号码后,医疗救援人员可以实时查询此用户最近一次使用这些APP时的位置信息。这样既能解决政府职权和信息保护隐私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投入和覆盖率的问题,也许是一种可行的探索。
贾大成呼吁,“手机定位系统在急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有具备条件的城市都应该尽快安装该系统;另外,在暂时没有安装该系统的城市可以建立和公安系统良性的联动,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求助公安,帮助救援人员精准定位;最后,除了定位系统,还建议各地安装急救中心和医院的信息共享联动机制,在救援人员获取求救者信息后,第一时间传送到医院,医院早做准备,也可以节约抢救时间。”
贾大成还认为,硬件的问题容易解决,更重要的是必须在全国范围内,设法提高包括急救医生、护士、调度员、驾驶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大力进行群众性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普及,填补救护车到达现场前这段空白。(王艾冰 徐诗瑜)